人多势众的中国棋手终究未能在第四届LG杯世界围棋赛上续写辉煌,4名棋手三死一生,仅剩下俞斌九段在四
强中孤军奋战。这次,中国围棋输得惨不忍睹,三位重量级棋手同时受阻于“韩国流”,让人多少感受到阵阵寒意。
或许是中国围棋与胜利疏远得太久太久,以致于人们已经开始忘记胜利的感觉。与其说此次失利带给人的是深深
的失望,不如说是更多的麻木。如今的中国围棋太需要胜利来刺激一下了!但是胜利需要靠实力来赢取,而中国围棋所缺少的
恰恰是赢棋的能力和本钱。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围棋协会秘书长华以刚坦然承认“中国围棋水平确实不如韩国”,
便是一种对基本事实的清醒判断。
其实落后本是事实,这也应是我们早该承认的事。落后是全面的,不仅在棋艺上、风格上,而且是在战术上和机
会的把握上。承认落后并不丢人,丢人的是你明明打不过人家,嘴上还不服输,那叫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但承认落后
也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找准努力的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
中国围棋低迷不振的症结在哪里?这可能是每一个棋迷都在关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也着实很难--问题太
多以致于“剪不断,理还乱”。
中国围棋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团队精神不强,研究气氛不浓,尤其是研究得不深、不透,这常常使我国棋手在国际
比赛中因为招法不精、应对有误而铸成败局。这说明我们的棋手心浮气躁,用心不专,用功不够。驰心旁骛“搏二兔”,当年
吴清源大师曾因聂卫平打桥牌而提出忠告,如今的年轻棋手却比聂前辈走得更远,难怪华老师要说“年轻棋手要像李昌镐那样
物欲少一些”了。
其次,中国棋手大都心态不正,他们常常有一种急于表现的欲望与立功的冲动,这恰恰犯了对弈者之大忌。失去
平常心的结果便是限制了水平的发挥和风格的体现,即便是出现机会也因情绪失控而错失良机。我们倒不如将国际比赛视为练
兵的舞台,让年轻棋手去见见世面,经经风雨,心平气和地去向人家学习,如此的话,我们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说不定还会
有意外之喜。
再次,中国围棋在风格上存在着缺陷,中国棋手在力量上的退化与消失,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致使中国围棋变
得越来越没有性格。我们既没有韩国围棋一招制胜的狠劲,也没有学成日本人在追求合理与艺术上的韧劲,这使得中国围棋手
求道不成,求胜无望,影响了中国围棋的战绩,制约了中国围棋运动水平更快地提高与发展。
最后想指出的是,曾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新生代棋手远未达到冲击世界围棋最高水平的高度,他们的能力和潜质
似乎在接近山顶时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原因在于其成长的环境不足于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养料,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我
们却没有像韩国的李昌镐那样强有力的车头。
中国围棋选手成绩不佳,问题不仅仅出在哪一个人的身上,但是每一个棋手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振兴中国的围棋事
业,尤其是那些跑在前面的尖子棋手,他们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卧薪尝胆,面壁几年,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目前的中国棋界绝对不缺有才华的棋手,我们缺的是培养顶尖棋手的环境和机制,如果训练得法,他们中的许多
人都有可能冲到世界棋坛的最高峰,进而在下个世纪初期形成中国的集团式冲击方阵。只是这一切存在于虚幻的海市蜃楼中。
只能说,中国围棋在培养年轻棋手方面仅仅抢了先手,却没能占住先机。
目前的世界棋坛,日本的厚势、韩国的高度与中国的潜力形成了三国演“弈”中各自的特点。对于中国棋界来说
,我们眼下最应该做的事情便是,对中国围棋实行综合治理,对棋手尽最大可能挖潜--成名棋手的潜能和年轻棋手的潜力。
我们别无选择。马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