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首页 | 滚动 | 图片 | 球迷俱乐部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 | 足协 | 排协 | 篮球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 > 《足球》报 > 新闻报道
 


相关报道

王俊生不主张用外教(11.21)

王俊生在召唤--国家队主帅人选新动向(11.20)

王俊生连声怒斥“旷课者”(11.18)

图文:足协新闻发布会 王俊生谈外籍教练(11.17)

录像:足协谈霍顿去留 王俊生谈外籍教练(11.17)


近期焦点

图文短讯:[世青赛]巴西、澳大利亚进决赛(11.24)

冠军杯:曼联惨败 英国媒体嘲讽(11.24)

达伽马俱乐部:罗马里奥是我们的(11.24)

《法国足球》公布欧洲足球先生候选人名单(11.24)

图文:周三凌晨欧洲联盟杯战况(11.24)



王俊生:永不放弃我必须忠于的事业--足球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1月25日 15:45 《足球》报

  一个伴随着中国足球的失败自己也很失败的人

  一个虽然失败却要坚守事业等待胜利的人

  一个身背球迷无数骂声却声称自己是“中国球迷到益集中代表”的人

  一个应该对中国足球悲剧负责却无力负责的人

  王俊生----我不会放弃

  北京初冬的风很大,似乎要把中国足球的心事一起卷走----北京龙潭湖路,中国足球协会,在那幢著名的灰色小 楼里,记者对处于关键时刻的王俊生进行了一次艰难而尖锐的专访。

  (一)

  我从1992年第一天当足协副主席时就准备着第二天“下课”,即使是今天也准备着明天“下课”;但我不会放弃 ,我不能因为有些压力就逃避

  每一次中国足球的惨败,几乎都伴随着“王俊生下课!”的呼声。“10.29之战”后,这个呼声已达到顶点-- --因为成千上万的球迷不仅要下他的“课”,还要“打倒王俊生”。上海的冷风中,王俊生的背景萧瑟得就像一支蒿草。

  在中国足协那间最偏僻的办公室里,记者问:“你听到了球迷的呼声吗?”

  王俊生答:“我已经听到了7年了。其实我从1992年第一在当这个足协副主席开始,就作好准备第二天‘下课’ ----即便到今天为止也准备着明天‘下课’。”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回答。

  霍顿的“下课”似乎已成定局,王俊生是否会“下课”成为很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记者问:“你将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下课’声?”

  王俊生敏感地意识到真正的问题是----“你是否会辞职”?他答:“面对压力,我告诉自己的只有一个字--- -干。我不会放弃,不会因为这个位子坐着舒服就坐下去,一旦有些压力就不想坐了,就想逃避。”

  我必须实录在这次采访过程中王俊生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足球对我意味着什么,它是我必须忠于的事业。我 怎能逃避?”

  “我是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失败了,没有时间去考虑‘事情’----我现在要考虑霍顿的问题、联赛最后三轮的 问题、青少年梯队建设的问题、海埂集训的问题、明年悉尼奥运的问题----‘下课’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做好人 民交给我的足球事业。否则真是对不起球迷的期望了。”

  “不是说逃跑的时候,而是老老实实把工作做好的时候。”被很多人希望“下课”的王俊生说。

  据说在中韩“10.29之战”前夜,王俊生对几个朋友唏嘘不已:“有人说我是‘官儿迷’,说我想保‘乌纱帽’ ,我真没有这样想,我只是想把足球这事儿办好。”

  这段话与记者心目中王俊生的形象有极大反差,我一向以为,作为“国家干部”,王俊生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是在 意某些身外之物的;但既然他是在纯粹朋友圈里道白了内心世界,是否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衰”的意 味----

  王俊生到底是不是“官儿迷”?王俊生到底会不会“下课”?王俊生到底怎样看待中国足球的悲剧?......新 闻发布会上那个“套子里”的王俊生是不会告诉我们的,这就是真正吸引记者对王俊生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专访的动机。在 对王俊生的近距离“冲击”中,我以为,至少能够探寻到“套子里”的一角。

  但仅仅从一次专访中就想了解这名中国足球7年来失败的代理人的真实想法是不可能的----走进王俊生的办公室 并不困难,走进王俊生的内心世界肯定困难。王俊生作为中国足球职业改革的重要策划人与执行人,他的性格、他的角色、甚 至他的成长历程,肯定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足球,而且王俊生对“事业”的理解是有局限的,甚至有偏差。他声称“忠 于着事业”,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中国球迷的要求有不一致的地方。

  但中国足球的失败是否仅起因于王俊生的失败?我不知道,在王俊生那间冷嗖嗖的办公室里,我说:一个王俊生倒下 了,千百个王俊生又站起来了。王俊生一脸沧桑地笑了笑......

  我是中国球迷集中利益的代表,不过由于角色不同或者是性格方面的原因,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球迷要的是结果,我 负责的是过程,当过程不能满足结果时,球迷骂娘是应该的

  说这番话时,王俊生脸上竟显得有些虔诚的意味。

  当记者要求王俊生对九强赛作个总结时,他说:“日韩两国的经济实力比我们强,技战术水平比我们高,要打败他们 ,只有拼精神、拼气势,像个男人样地踢球。”

  记者说:“很多球迷也这么看。”

  于是王俊生说出了这句肯定让绝大多数中国球迷大吃一惊的话:“我本来就是中国球迷集体利益的代表...... 不过由于角色不同或是性格方面的原因,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其实我的意见和群众的意见很多是一样的,只是过去很多人不理 解我的话。”

  在这次赴京采访中,有人告诉记者两个小故事。

  一个是“10.29上海之战”,一位远道而来的锦州球迷,不但球没看成,鼓还被收缴了,这位关东汉子流下了眼 泪。后来有人告诉了王俊生这件事,他便亲自在深夜与有关方面联系后,帮他取回了鼓。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北京,王俊生有次在街上被球迷认出,那人指着鼻子骂他,内容大抵是平时我们在看台上或球场外 很熟悉的“千古罪人”“洗洗睡”之类,王俊生无语。

  记者问:“你认为你是中国球迷利益的代表,怎么理解球迷的骂声?”

  “球迷要的是结果,我负责的是过程。过程不能满足结果,群众骂娘当然是应该的。”王俊生说,“其实要说急,我 王俊生应该最急。”

  不知道王俊生说他代表“球迷利益”时是何心态,也不知道当球迷看到王俊生说他们的“利益”时又是何感受--- -但我们知道王俊生和球迷虽然拥有“共同的利益”,却又不有着很不相同的地方,中国球迷要的是“出线”这样的根本利益 ,而不是“取鼓”、“负辱”这样的小满足,因此,利益相同的双方在这样的时刻就如此类锐地对立着。

  这就如同说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王俊生是中国足球最大的“生产商”,中国球迷则是“消费者”,当“产品”始终不 能让“消费者”满意时,“生产商”却站了出来,声称自己才是“消费者”利益的集中代表,这多少有些滑稽。

  在这次为时三天的触击中,我时时感觉到王俊生的悲哀以及中国足球各方在视觉上的矛盾----王俊生试图用“过 程----结果”论来诠释这个现象,但“过程”与“结果”本质上应该是协调的,不知为什么负责“过程”的王俊生及中国 足协很少满足球迷的“结果”。我相信王俊生有足够的诚意来表达他与球迷的关系,但也许,这个“过程”与“结果”本身就 有南辕北辙的可能。

  (二)

  现在有关足球的报道,一提到“干部”“组织”,别人就会联想到我

  我性格内向,当队员时就不愿出头露面

  我愿意和新闻界交朋友

  阴沉的脸,冷漠的眼神,生铁一样的语气----这就是王俊生留给新闻界最直接的印象。在各种媒体的报道和评论 中,他经常成为揶揄甚至批评的目标。

  王俊生是怎样看待这一切的?

  “其实我真心诚意感谢新闻界的支持与帮助,但很多人认为我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是个误会。”

  记者问:“你是否考虑过为什么会有误会?”

  王俊生答:“我的性格决定我不会很热乎地和别人打成一片,我在北京队当队员时就不愿出头露面。我从来没有瞧不 起记者,更不会恨记者,这只和性格有关。”

  记者说:“作为足协副主席,你就必须变换一种亲和的方式和新闻界交流。”

  王俊生说:“现在我已经适应多了,我很愿意和新闻界交朋友。但我的角色的压力使我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性格外 向,善于言辞。我很难说出什么豪言壮语。”

  记者问:“你个人是否认为媒体经常添乱呢?”

  王俊生答:“我从来都认为媒体对中国足球的支持很大......”王俊生的确试图改变他的形象,在次日的新闻 发布会上,面对据说与足协关系紧张的《足球之夜》记者的提问,王俊生说:“这个问题虽然不在这次会议的发布范围之内, 但我还是很高兴地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的这次采访是在国内26路教头“京城会审霍顿”的会议期间进行的,在这次会后,王俊生居然向几个前去采访的 记者问了“好”,我说:“这并不是你的风格,不过记者们觉得这样很好。”王俊生说:“我一直想这样做。”并且还不厌其 烦地在纸上画图,讲解李毅的跑位线路与技术习惯的不足,从而证明国奥队为什么不用这匹快马作为首发主力。作为王俊生, 这已有不容易了。

  敌人还是朋友?对于王俊生和新闻界,这一直是个问题。

  虽然年初的青岛足球工作会议,以王俊生为首的足协班子提出了“一家人”说法......不幸的是,没过多久, 双方就出现剑拔弩的局面。

  如果在夸张地套用一句话形容这个关系-----“做一天的敌人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敌人”,中国足协与新闻 界正是做到了最难的地步。

  我不知道王俊生在面对记者时还有没有乐趣,但我知道很多记者表示面对王俊生没有乐趣,对此,我们双方都应该感 到悲哀。

  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性格”,也不在于“角色”,事实上----双方分工虽然不同,但目的与利益应该是一致的 ,这有些类似于球迷与王俊生之间的矛盾。

  王俊生不是一个普通的采访对象,他应该知道,在任何一家媒体前,他都代表着整个国家的足球形象。何况,媒体面 对的是巨大的市场,肩负的是民众的“知情权”。因此,他不能简单的以“计划经济”时代的眼光对待媒体。这是对一个现代 管理者的要求。

  也许,当中国足协具备了与新闻界打交道也能游刃有余的能力时,其他的种种能力也就具备了,毕竟,足协这个机构 不应是一个传统的“衙门”。

  (三)

  我不同意“二次革命”,我只同意“深化改革”。中国足协的观念和机构体制都将深化改革下去。中国搞“职业联盟 ”的条件还不成熟,只能由足协牵头,进行宏观调控

  观念与机构体制----影响中国足球突破的最大障碍。这是普通的中国球迷都能总结出的弊病。大多数人认为,中 国足协不愿在这两大障碍上“动刀”,就是想保住“官本位”。

  于是记者的采访进入到最尖锐的部分:“足协的观念是否阻滞了中国足球的发展。”王俊生似乎不愿意马上接触这种 尖锐的撞击,他是沉默了很久,才从各个侧面变通地给出答案----

  “职业化改革才6个年头,很多东西我们以前根本不懂,有些开始以为对的后来证明是错的,也有以为错的现在证明 是对的。但我们不断地在观念上与具体操作中进行着改进。比如12分钟跑、转会制度,很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理想和观念 总是有差距的。在中国,总结足球很多时候不能离开一个大背景,很多事情得从中球以外----诸如经济、文化、历史-- --去找原因。”

  “很多人认为,1994年的职业化改革中国足球的第一次‘革命’,如果要‘二次革命’,那就是足协机构的改革 ,中国足协这个机构是否需要改革?”

  “我不同意‘二次革命’这个提法。”王俊生说,“机构改革不是‘二次革命’,而是在肯定职业化改革大方向是正 确的前提下,继续深化改革的问题。足协机构肯定要改革,但现在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我们一定会 根据实际情况去改革。”

  ----“比如说我们考虑要恢复国家队教练委员会的机构去选下届国家队主教练;而且,中国足协内部近期内肯定 要做一些机构体制上的变动与改革。”王俊生明确地传递着信号。

  记者问:“很多人在设想建立职业大联盟,足协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王俊生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肯定要学习。但必须看到,国外的职业联盟是在上百年职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条件在中国并不成熟,我们的俱乐部性质各异,有国营企业的,也有私营企业的,甚至还有其他性质的,如果由每个俱 乐部各选一人组成职业联盟,很难真正将各方利益统一起来。因此目前只能由中国足协牵头,进行宏观调控,这就是‘国情’ ”。

  我不知道这个类锐部分的采访是否取得了真正意义的答案,但我知道,作为王俊生,他能回答的最大程度仅限于此了 ----观念更新、机构改革,这不仅是足球的难题。

  王俊生说过,球迷要的是结果,他负责的是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改革。但是当“过程”长期不能满足“结果”时,对 这个过程的反思就是必然的,王俊生也必须反思。

  “怀疑是真理之母”。球迷的咒骂,其实不是骂王俊生,也不是对足球改革的怀疑,而是对催生了职业化改革的观念 和机构是否还适应改革6年后现实的怀疑。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足球屡的背景下,球迷的是有充足理由的。

  把足球改革大方向同改革的具体环节等同起来,就好像把大楼的设计和施工混为一谈一样,事实上好的设计绝不代表 好的大楼。中国足球,“楼”还没修好。

  王俊生说:“我几乎每天都要深夜两点才结束当天的工作,早上六点又得起床。”----每天只睡4个小时,经常 接触王俊生的人在这次采访中也对记者说,王俊生确实是一个很吃苦、很正气、很能承受压力的人。但我想,拿破仑每天也只 睡4个小时,但每天睡4个小时并不意味就成为拿破仑。

  这可能就是中国足球问题的关键,从某种角度来看,王俊生是一个好干部,----但是仅仅靠吃苦与忍耐是当不好 元帅的,简单积累有时候就是达不到质的突破,20摄氏度的不是开水,99摄氏度的水平仍然不是开水。如果缺乏一种力量 (或观念),水将永远达不到100摄氏度。

  对中国足球而言,99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的差距,也许并不是简单的1度,而是100度----这1度的 温差,实际是巨大的100度“观念差”。

  (四)

  搞足球就像冲浪,风尖浪顶很累人。也许下课就可以歇一下,养养伤了

  戚务生在“亚洲杯”失利之后对王俊生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我累了,我需要休息----难道你不累吗?

  王俊生经历的失败比戚务生多,很累的戚务生下课了,王俊生呢?虽然在这次采访中王俊生一再声称他不会逃避,他 不会放弃,但王俊生并不能控制命运,命运将怎样安排王俊生的未来呢?

  事实上,王俊生并没有渡过这次危机,据说这几天有关领导仍然在他项上架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又据说他在 新闻发布会上说的“我不同意请外教”给自己加了道“紧箍咒”,更据说一些国脚“霍顿走入我不干”的说法实际上把王俊生 逼到死角。

  王俊生说:“搞足球的就像冲浪,风尖浪顶很累人,那种上上下下的滋味不好受。”他是不是已经有某种预感?-- --并不成功的王俊生会不会在某一天解雇了霍顿之后又被组织“解雇”呢?

  现在可能是王俊生最危险的一段时间,霍顿的去留与国脚的态度都会影响到他的命运----10天、7天、5天甚 至1天,王俊生在给自己“读秒”。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发表这篇敏感的采访稿,会不会对王俊生的命运产生微妙的影响?记者 想,王俊生的命运不是一篇稿子能决定的,正如从来没有一篇稿子决定过中国足球的命运。王俊生的命运是和他的事业的兴衰 联系在一起的。何况,王俊生不是“不稳重”,而是“太稳重”了;中国足球也不是说得太多,而是说得太少......这 是假的根源,也是不争气的根源。鲁迅说:对于诸多问题,中国人先是“不敢”,后便“不能”。多好的剖析。

  临近采访结尾时,王俊生突然说:“等我下课了,就可以治一下手伤了。”

  这是不是这个悲剧人物对命运的预感?

  采访后记

  当我在夜色中离开中国足协那幢小楼时,我发现对王俊生的印象并没有因这次采访而更清晰,以往对他的准确定位反 而有些模糊了。也许他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也许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也许是复杂的中国足球把简单的王俊生变成了一个复杂 的人。

  由于7年来王俊生作为中国足球形象的代理人,中国足球的性格因素必然会作用于王俊生的性格,而王俊生的性格因 素同样也会反作用于中国足球的性格----悲剧是共同置身其中的,王俊生与中国足球在悲剧中共舞,作为球迷与记者何尝 不是这样。

  这篇文章既不想为王俊生进行辨解,也不想对王俊生进行“血淋淋的鞭挞”,记者只是实录王俊生的话,并试图从一 个个体寻找中国足球悲剧产生的原因。毕竟王俊生这个个体与中国足球这个群体之间的必然联系太多了;毕竟,这个很普通的 人被赋予着太沉重的中国足球的命运了。

  雅凯对王俊生说: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任何人都会无比渺小。王俊生也很渺小。

  在我回头看一眼中国足协这幢灰楼时,突然瞥到一辆灰白色的桑塔纳车,满身灰尘孤独地停在路边,这是当年施拉普 纳的驾乘。我想,从施拉普纳到霍顿,又一个轮回,而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王俊生,一直伴随着这个轮回。李承鹏





热点专栏 --> 霍顿与国家队主帅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 > 《足球》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